考复习是一项艰巨、枯燥而又十分重要的任务。我们的对象水平参差不齐。本人致力于整体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减少底分段人数,如90分及格,则60分以下为低分段,减少底分段人数意味着提高了基点。达到这一目标需要从高一抓起,一、确保每名学生正确拼读单词,基本流畅地朗读课文;二、培养学习高中英语的学习习惯;三、转变学习意识,培养学习兴趣。高二阶段以扩大词汇量和词义量和培养阅读技能为重点教学内容。高三循环反复地复习以课本为中心的知识,不断积累,培养答题技能。
高考备考复习是一个全面、复杂而又着重基础的复习。我们辅导的对象因地区和个体差异而不同。虽然高考备考复习从高一抓起,但由于个体差异、层次不同,往往把复习任务留到高三。但高三一年时间紧,任务重,我们要做的事情很多。
语言学科的考试范围广,除考查语言知识本身外,它还涉及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如国内外政治、经济方面,风土人情、历史、地理等等;我们辅导的是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学生。一般来说,城里学生的语言习得能力强于来自农村学生的语言习得能力;虽然是同一个老师,同一个起点,用同一种复习材料,但个体差异往往导致不同的结果。所以高考备考复习是一个全面而复杂的复习过程。虽因个体差异、地区差异导致不同的结果,但我们要努力提高这个结果的程度—减少低分。为达到这个目标,我安排两个阶段开展复习。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是用时最长、老师最辛苦的阶段。
一、 学习、复习、提高基础知识的重现率
大部分学生基本把高一、高二阶段所学的知识退还给老师,他们所留下的也基本是一个框架或者是模糊的概念,很多时候老师在指导复习过程中是教新知识,这样就形成了学习旧知识复习新知识。
语言知识的习得是一个循环反复的过程,我经常把这种循环比喻成车轮的每一个点,车轮在转动的过程中,每个点都与地面接触。知识的习得也是这个道理,老师耐心地反复讲解,增加再现率。如being+p.p.既表动名词被动语态,又表现在分词正在进行时被动语态,可以把这个结构放在被动语态中讲或放在非谓语中讲,每遇到一次该结构都用同样的例句反复讲解,如: 1、Being late made her angry. 2、The bridge being built will lead to the village. 直到学生能自己讲出其道理为止。讲解一个知识点的同时复习相关知识点,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各个知识点。如复习一般现在时表将来时的同时复习表将来时的表达形式。如:1、be to do表按计划或安排要做的事,通常用于发布正式文告中;2、短暂性动词可以用进行时表将来,也可以用一般现在时表将来时;3、be going to 表计划或安排要发生的动作,或有迹象表明某事要发生(常指自然现象);4、will/shall表将来时。
在这个阶段,我认为应特别强调学生认知语法表达形式。反复告诉学生什么形式表达什么样的语法现象,比如过去分词除表被动语态外,它还表状态或描写人的内心活动。如:1、The room was cleaned by him. 2、The door is closed;.3、They were excited at the news。这种反复讲解的方法比较适合中等水平以下的学生。
重现率越高,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就越深,就记得越牢固,记住了才能运用。
二、准备阶段要做的工作
1、降低焦虑程度
复习阶段初期,学生摩拳擦掌,有大干一番的雄心壮志,斗志昂扬,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们可以专心地指导学生复习,不过老师要常提醒学生持之以恒,重过程积累,不过于重结果。但好景不长,经过一两次模拟考试后或一段时间复习后(约两个月),一些学生的思想发生了变化。他们在初期的确下了很多功夫,花了很多时间,但忽视了知识积累是一个渐进、漫长、有时是枯燥的过程,所以他们认为应该考到好的分数,结果事与愿违,于是,各种不利的因素表现出来。我认为较典型的一种不利因素是焦虑。学生经常问:“我做了那么多题,花了那么多时间,怎么还是没有进步呢?”。其实,学生们已经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只是有些明显、有些不明显,他们曾经在阅读上有困难,一定时间后他们的阅读难度小了,这就是进步。经常鼓舞他们,帮他们找些理由来降低焦虑程度。比如模拟试题的难易度不同,有些生词太多,有的偏难,改卷的因素,可能晚上没有休息好,可能生病或状态不好,或与某人生气等。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其题目设计的难易度适中、知识点分布合理,学生在实际高考中的成绩都会有所提高,我经常用这个信念鼓舞学生坚定信心。07届某个班最严重的时候,学生出现不上课、不参加模拟考试或参加了但不交卷,他们怕见到结果。与平行班比,该班总是落后。我与他们交谈,高考固然令人敬畏,但把它当作最后一次模考,淡化平时模考分数,把精力放在积累上,积累越多越有利于提高成绩,经过课上、课下反复工作,该班高考成绩平均分79.71分和及格率32.73%,基本与平行班平均分80.81和及格率32.76%持平。
2、拓宽知识面
我在学生进入高一时向学生介绍很多如何学英语的方法,其中就有拓宽知识面这一条。丰富的知识面可以开阔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空间,有利于逻辑思维的培养。实践发现,学生的知识面广非常有利于他们答题,容易读懂故事情节,提高正确率。完形填空常用一个故事或一段经历说明某个道理。 有篇短文:One of the things I always believe is that no matter how bad something is, you can take something valuable out of it. The time I wasn’t sure of that was on September 11.
I hear older people talk about the attack on Pearl Harbour and Kennedy’s being murdered and how greatly those events affected them in their lives.
……Things change in the blink of an eye.
It wasn’t until a few weeks after September 11 that……We never know when our time here will be over, so we all need to make the most of every minute we have. 如果学生有这三个事件的背景知识,结合故事就容易联想到人的生死是眨眼间的事,从而得出:珍惜活着的每一分钟。
我在高三这一学年搜集阅读材料(主要是汉语的)复印并张贴到教室显眼处,要求学生利用空余时间读一读,不一定详细阅读,关键在数量。所搜材料主要是时事新闻类、自然科学类和社会生活类,可取材于报刊杂志,也可从网络中下载。
3、端正态度
一些学生总觉得老师上课讲的内容用处不大,他们自行其是,上课不听,当成绩下降时,他们却找客观原因。还有些学生在外面找家教,他们认为找家教好象找到了提高成绩的法宝,上正课不听讲;还有些成绩好的学生,他们认为老师上课讲的简单,听课不认真。这就要求反复给他们讲道理,从正面引导。课堂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老师为每一堂复习课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整合知识,夯实基础,为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2004届我班有个学生,他基础不错,但我的复习是面向成绩中下的学生,他觉得我讲得太基础,于是他上课不听讲,在后来的模拟考试中成绩老是不稳定,后来问他原因时,他说他都懂课堂上老师讲的知识点,我当场考他归纳被动语态的常见表达形式,他只正确说出be+p.p.。07届班上几个学生请家教,他们在课堂上也不听讲,每次模拟考试成绩徘徊不前,而且都在基础知识方面丢分。这些与没有端正态度有关。老师都重视复习基础知识,高考也以考查基础知识为主。
所以,要让学生正确认识课堂学习的重要性,把握好度。自我充电未必不好,家教也不一定是坏事,每个老师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学生要学长处,取长补短。
4、复习材料的选用
我选用的复习材料要求有高考的基本题型,没有长篇大论的知识讲解,专门是练习的材料,题量不大,材料难度以成绩中下学生为主。题量多易导致“赶快完成任务”,老师几乎难以深入地指导学生答题的方法。04届,我们选用了与高考题型一样的复习材料,每两个单元有听力、单选、完型、五篇短文、改错和书面表达,题多,谈到解题方法时,只是一笔带过,未能很好地落实解题方法和技巧。
5、完型与阅读
学生考的不只是某一科,他们要考六科,要复习六科,时间有限,要学生课前去做所讲材料,其效果不是很好,他们也没时间做预习。因此,针对完形填空,我用两个月边做边讲,在讲解过程中告知学生完形填空的考查风格、教方法、介绍背景知识、拓展想象空间、培养推理能力等;再用两个月进行限时做题训练,限时训练的目的是让学生养成时间定式习惯,就象我们到了中午12点自然要吃饭一样,一般限时13—15分钟。
阅读理解的训练也采用限时的方法,一般一个理解题2分钟,不过头两个月时间放得稍宽一些。起初以训练归纳段落大意和短文中心思想为目的,读完一篇短文后,先由学生概括段落大意,老师补充,补充时教学生识别变主题句和结论句;如果段落长,涉及内容多,则教他们划分层次,把段落中提到的内容按层次概括,说了几件事就划几个层次,并按顺序在段落中相应位置标出序号。这种训练旨在让学生以句为基本阅读单位,以句为基本单位不仅避开生词的影响,而且可以训练学生具有开阔的思维视野。第二阶段以训练准确读题为中心(约两个月时间),学生通过这个阶段感受阅读理解题的常见类型、题目及选项中要注意的事项,增加感性认识。常见题型有是非判断(The following are right except____)、细节(When does sleepwalking usually occur?)、概括段落大意(We can learn from the last paragraph that____.)和短文大意(What’s the text mainly about?)、为短文确定标题(What’s the best title of this passage?)、猜词义、短语或句意、推理(It can be inferred that______.);注意选项中的措辞,如介词的变化、人称的变化、时态变化、该用形容词的地方用成了副词,多一词或少一词等 (短文中swell waves up to 15 feet high swept into 68 islands,选项high waves swept into 15 islands in the Maldives)。 第三阶段以综合训练为中心,时间一直延续到第二学期的模拟考试。综合训练指(1)猜词义、短语或句意。训练中反复强调猜的能力必须在段落大意甚至短文大意的基础上进行培养,要上下文联系、上下段联系,仅在一个句子中很难判断出准确的含意;(2)速度(即限时阅读)训练。速度训练中反复强调不能逐字阅读,以句意为基本单位,以段、篇为主框架,以句为单位针对细节题、是非判断等题型,以段篇为单位针对标题选用、概括段、篇大意等题型;(3)学生探讨。虽然在复习中老师想方设法教学生解题方法和技能,但毕竟几十名学生的一个班也会有老师顾及不到之处,所以讨论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学生在讨论中可以畅所欲言地谈自己的感受,互帮互学,有利于相互促进。第二学期每次模考卷评完发下后,在阅读部分的讲解前都留时间给学生展开讨论,在讨论前要求学生明确讨论的目的:总结各题的设问特点,选项中的陈述,能否找出自己答错的原因,正确答案的依据是什么。